在现代战争的天空中,A-10 疣猪攻击机宛如一位特立独行的 “钢铁猛兽”,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在低空对地支援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A-10攻击机(英文:A-10,绰号:Thunderbolt II,译文:雷电II,常被美军昵称为疣猪“Warthog”或简称猪”Hog”,通称:费尔柴尔德A-10“雷电Ⅱ”攻击机),是美国一型单座双引擎攻击机。

诞生于需求与矛盾交织的时代
加拿大pc预测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战争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内部来看,美国陆军与空军之间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分配和执行上存在着长期矛盾。1947 年美国空军从陆军中独立出来后,虽规定空军需为陆军提供地面支援,但空军更倾向于攻击敌方后方目标,使用战略或战术核武器,对近地支援任务重视不足,常以二线战斗机或多用途飞机应付,导致陆军在朝鲜战争中深感空中支援不力,A-1、A-37 等飞机暴露出武器威力小、荷载量低、滞空时间短等问题。加之海军陆战队拥有自身空中支援力量的刺激,陆军开始积极推动自身航空力量发展,如订购 OV-1 莫霍克侦察机并改装为支援平台,还计划研发重型攻击直升机 YAH-65 “夏安” 。这引发了空军的强烈反对,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海湾战争A10
与此同时,冷战局势日益紧张,苏联在欧洲部署了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其数量众多的坦克集群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巨大威胁。美国需要一款能够在欧洲平原上有效对抗苏联装甲洪流的强大攻击机。基于空地一体化学说,美国空军于 1966 年启动了 A-X 项目,旨在研制一款专门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飞机,以满足陆军需求,同时应对苏联装甲部队的挑战。费尔柴尔德(Fairchild Republic)公司、洛克希德和诺斯洛普等公司参与竞标,最终进入试飞阶段的是诺斯洛普的 YA-9 和费尔柴尔德的 YA-10,经过激烈角逐,1972 年试验性首飞的 YA-10 脱颖而出,获得胜利,随后在马里兰的黑格斯敦工厂投入大规模生产。1976 年,A-10 在亚利桑那州戴维斯 - 蒙森空军基地的第 355 战术训练联队正式服役,开启了其传奇的战场生涯。

海湾战争A10
集强大火力、高防护与独特设计于一身
A-10 攻击机最为人瞩目的便是其强大到令人胆寒的火力配置。机首下方安装的一门 30 毫米 GAU-8/A “复仇者” 七管加特林机炮堪称 “坦克杀手”。这门机炮长 5.06 米,满载重量达 1830 千克,射击时可产生高达 4080 千克的后坐力,强大的炮口焰和冲击波使其炮口被设置在飞机最前端。它的射速极高,一秒内可发射 40 发炮弹,五到六发命中就足以摧毁一辆重型装甲目标。在射击 1.8 公里距离的目标时,80% 的弹药能散布在围绕目标直径约 12 米的圆内,精准度也相当可观。机炮配备的贫铀弹芯穿甲弹,凭借极高的密度和硬度,能够轻松穿透苏联坦克厚重的装甲,对敌方装甲部队构成致命威胁。

除了机炮,A-10 攻击机的外挂能力同样出色。机身下设有 1 个挂架,中央翼下 2 个,内翼下 2 个,外翼下 6 个,总共 11 个挂架,最大载弹量可达 7258 公斤 。这些挂架可搭载多种武器,包括 28 枚 MK82 炸弹或 6 颗多功能炸弹、8 颗 900 千克炸弹、8 颗 BLU-1 或 BLU-27/B 燃烧弹、4 个火箭发射架、120 颗 “石眼” II 集束炸弹、6 枚 AGM-65 “小牛” 空地导弹和 2 枚 AIM-9E/J “响尾蛇” 空空导弹,以及 MK82 或 Mk84 激光制导炸弹等 。丰富多样的武器配置,使 A-10 能够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目标,灵活选择合适的武器,无论是坚固的装甲目标、集群的步兵部队,还是隐藏在建筑物内的敌人,都难以逃脱它的攻击。

坚不可摧的机体防护
考虑到执行低空近距对地支援任务时,面临敌方地面火力的威胁极大,A-10 在设计上对机体防护给予了高度重视。驾驶舱宛如一个坚固的堡垒,周围由厚度 13 - 38 毫米的钛合金装甲板严密包裹,内侧还衬有防弹纤维,形成了一个重达 550 公斤的 “澡盆形” 装甲防护结构,可有效抵挡小口径武器的射击,甚至能承受 23 毫米及少数 57 毫米弹药的穿甲弹和高爆弹的直接命中 。机腹部位则装有厚达 50 毫米的防护装甲,全机装甲总重量高达 1315 公斤 。
飞机的主要结构采用余度设计,机身大梁、主结构框均为双套配置,即便其中一套被击中损坏,也不至于导致灾难性后果。其拥有双冗余液压飞行系统,同时配备备用机械系统,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可通过手动操控继续飞行。两台发动机悬吊于机身腰部两侧,间距较大,前有主翼遮挡,后有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保护,降低了被直接击中的概率,且一台发动机受损后,另一台仍能正常工作,保障飞机继续飞行 。飞机还设有 4 个自封式油箱,相互独立且不相邻,均位于飞机中心较为安全的部位,并与机身分开,需要击穿飞机多层结构才能打击到油箱。油箱内外覆有化学防火阻燃剂,可防止爆炸,减少漏油,同时还有止回阀防止燃油流入受损油箱。即便在极端情况下,四个主油箱全部丢失或损坏,两个自密封底壳也能容纳一定燃油。

低空作战的独特设计
A-10 攻击机采用平直下单翼、双发双垂尾的气动布局,看似怪异却极为实用。其机翼面积大、展弦比高,外翼段有 7 度的上反角,但翼尖下垂 。这种设计使飞机在低空亚声速飞行时性能卓越,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够在复杂的低空环境中灵活穿梭,准确地发现、瞄准及攻击地面目标。副翼设置在近翼尖位置,且面积比正常设计增大 50%,确保在低速状态下飞机仍拥有较高的滚转速率,并且副翼可分成两片,兼作减速板使用,进一步提升了飞机在低空低速飞行时的操控性能 。
起落架同样经过精心设计,配置了低压轮胎,这使得 A-10 能够在短小简陋的临时跑道甚至被破坏的机场上顺利起降,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抵达战区,并长时间盘旋于任务区域附近,在 300 米以下的低空高效执行任务 。主起落架在收起状态下仍有部分露出轮舱,且露出部分面向下,若降落时起落架失灵无法放下,露出的机轮可降低机身与地面的摩擦,增加飞机的可控性,减少对机身造成的损坏。起落架采用向后放下的设计,即便液压系统出现故障,依靠重力及气流的推力也能使起落架正常到位 。此外,A-10 的许多零件可左右互换使用,包括副翼、发动机、主起降架、可拆式尾翼组及垂直稳定器等,这一设计在零件供应不足时,仍能尽可能提高飞机的出勤率,保障作战任务的持续执行 。

海湾战争的 “坦克终结者”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是 A-10 攻击机首次大规模实战亮相的舞台,它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成为令伊拉克军队闻风丧胆的 “坦克终结者”。美国空军部署的 144 架 A-10 攻击机,在战争期间共出动 8100 架次 。它们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卓越的低空作战能力,在伊拉克广袤的沙漠战场上穿梭,对伊拉克军队的装甲部队展开了无情打击。据统计,A-10 攻击机先后击毁了伊拉克 900 辆坦克和 2000 辆其他战斗车辆 ,以绝对的优势压制了伊拉克的地面装甲力量。在执行任务过程中,A-10 攻击机充分发挥其防护性能优势,即便遭受敌方地面火力攻击,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能力,仅有 4 架被击落,另有 3 架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依然安全返回基地。
自 1976 年服役以来,A-10 疣猪攻击机已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尽管面临着现代战争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美国空军内部对其存废的争议,但凭借在实战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A-10 多次获得升级改造机会,不断延长使用寿命并提升作战性能。按照美军目前计划,A-10 将至少服役至 2028 年 。未来,它有望继续在低空战场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持续为美军地面部队提供坚实可靠的空中支援。